校长思政课——《回顾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张桥中心小学建校110周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望虞河畔,嘉菱荡边,
风华正茂,百年张小。
贤贤益师,善教乐教,
莘莘学子,崇德尚美。
张桥中心小学,始创于1912年,而今已一百又十岁矣。百年守望,百年期待。由于疫情,12月16日,方月芹校长和我校师生相约蓓蕾电视台前,开展了一堂校长思政课,共同庆祝张小110周岁生日。
忆往昔
“本校创办于1912年(民国元年),校名为常熟县归感乡第一国民学校,校舍借用张桥北桥堍庙宇。1947年学校逐步形成六年制完全小学,后又更名为常熟归感乡第八保国民学校……”方校长慢慢讲述着我们张小的历史,屏幕前的孩子们静心聆听,似乎在跟着方校长追溯那个年代的张小。一切的一切,都是对过去最好的铭记。
看今朝
“你看,照片上的是我诶”……孩子们的小眼睛有神地看着屏幕,伸着小手骄傲地和同伴们说着。一张张课件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跟随着画面走进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育人环境、校园装备建设,一起感受着我校的剪纸特色课程、国际象棋课程。在这里,有自然和谐、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在这里,有好学不倦,爱岗敬业的向美教师;在这里,有积极向上,德润童心的阳光学子;在这里,一位位师生心存感恩,珍惜现在。
向未来
在我们张小,有这样一份德美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
知行合一,最美的课程在路上。学校有孩子们喜爱的游学课程,“光影邵家塘”、“游望虞河精神展示馆”、“卫氏义庄”、“先锋乐器有限公司”。这四处,如今已成为张小的德育基地。每学期,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游学活动,体会着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心灵有所震撼。
以劳润德,最美的课程在践行。劳动课程在张小校园内真正落地。小农夫实践站让孩子们明白了“一粒米”的生长过程。在这里孩子们体验到了辛苦,感受到了丰收,从此珍惜粮食。酿制桂花蜜课程最是吸引人,金黄的桂花摇阿瑶,摇啊摇,摇来了欢喜,摇出了甜甜的生活。秋风扫落叶课程,孩子们一个个身穿红马甲,和片片黄叶,织出了校园内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剪纸课程,巧剪人生;书法课程,弘扬梦想;国际象棋课程,拓展思维;多彩社团课程,多元发展;融合教育课程,静待花开。方校长动情地讲述着这一份份德美课程,愿未来每一位教师都精彩,每一位张小学子都卓越。
心感悟
聆听完方校长的110周年主题教育致辞,张小学子深受启发,写下内心感悟:
五5班 姚欣怡:
今天,方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张桥中心小学,今年也是她的一百十周岁生日。
我们学校创办于1912年,自1949年四月常熟解放,农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文化,于是学校里的学生从130多人,增至230多人。1979年开始建造第一幢教学楼,之后又在1997年,又建起了东教学楼,并调整了校园内的绿化布局。直到2013年九月,辛庄镇张桥片区的村小全部撤并到中心小学。目前,学校内有27个普通班和一个资源班,学生有一千多人。
接下来,方校长介绍了一些丰富的活动。就在前不久,开展了“小农夫”的活动,那个时候,水稻已经成熟了,孩子们戴着草帽,手里拿着镰刀,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收割好的稻穗很快就满堆满了山梗,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大家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
方校长还介绍到,我们学校的剪纸也相当厉害。经常有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学习剪纸,也有一些外国人,被这些精美的剪纸作品所吸引,也想跟着学习。除此之外,其他的许多特长,比如校内的舞蹈、国际象棋,在各种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聆听了方校长的一番介绍,我决定今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母校。
五4班 王怡婷:
今年,是我的学校的一百一十周岁生日,这么多年,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么一所百年老校,孕育学生,回望学校的历史,我惊叹又喜悦。这所学校创办于1912年,始于乡民捐资助学而成。“崇德尚美”为校训,“德美”,其蕴含着我校的根本。
栋栋教学楼,放飞了梦想,造就了希望。白色的教学楼,原来是普遍满裂缝的,如今,他已变得高大又宽阔,校的面积随之变成了3100㎡左右。
现在学校要开展德美课程,“德美”文化氛围,闪烁熠熠光彩,我内心激动又期待。
教风“以德阀行”,学风“润德向美”,形成别具一色的教学、好学理念。
追梦路上,年不为长,放飞梦想,树立价值观。学校载着几十春秋,度过了数十年华。
这所学校先后获得过许多荣誉和奖项,我也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剪纸是我像艺术的一道风景线。有许多人,许多学校来学习我校的剪纸艺术,一幅幅优秀、生动的剪纸作品展现在眼前,多么有特色,我不禁赞叹。学校里有许许多多的兴趣社团,他们让梦想生根发芽,因为热爱,所以去学习,也让我们从中明白了,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前提。
岁月在流动,愿校园越来越美好,让德美发展,让好校风弥漫的校园。最后,让我们庆祝学校110周岁生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