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盘中三两,担肩头千斤
惜盘中三两,担肩头千斤
——记张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一粒米的生长之旅” 现场水稻育秧体验活动
5月13日下午,我校开展了“一粒米的生长之旅” 现场水稻育秧体验活动,由我校责任党员与带班教师联合校外辅导教师带领我校四、五年级研究学生走进张桥农场,实践体验一粒米的育秧环节。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品种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国家,种植历史由来已久。稻种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生长繁育,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粮食。在上次育秧培训后,我们已经初步了解育秧的流程,今天孩子们将亲自动手实践。
在抵达农场后,由我们的校外辅导教师为我们的研究学生初步讲解了育秧的整个环节,首先需要用17%的药剂浸泡36-48小时以防虫害,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后,待稻种冒出白芽,即可用秧盘进行育苗。期间,我校的研究学生也化身为一位位小记者,说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用机器代替人工,多少时间能种植一亩田、一台机器一小时可以做多少盆秧盘...
随后,在校外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研究的学生体验了小小农夫的感觉。填充普通泥土,稻种与营养土的同学们在校外老师的辅导下精诚合作,确保三个漏斗状的进料口每时每刻都能保持盈满状态,亦有的学生体验了秧盘的放置与搬运,虽然孩子们的手、衣服、鞋子甚至脸上沾上了泥土,但孩子们一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是在学校里、课堂上所不曾体验的实践收获。
在体验完小农夫之后,课外辅导老师带领参观并讲解了常用的现代化农业机器:插秧机、收获机、喷药机、烘干机。一台台平日里少见的机器,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在课外辅导教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提问,想了解这些机器的用途、工作原理等等。知道了原来秧苗是如此的脆弱,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也看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叹科学技术的发展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劳累。
最后,孩子们将自己亲手完成的秧盘带回学校,放入育秧小园地,并悉心浇水,课外辅导教师也将照顾秧苗的方法与经验传授于我们研究学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现代农业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但“来之不易”的古训并未过时。谷菜禽畜固然是自然界的馈赠,但更是人类辛勤劳动的成果。爱惜食物,杜绝餐饮浪费,既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日子过得越好,越不能忘本,越要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牢记在心头、代代永相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