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教学风采,促两校共进——记古里、张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11月1日下午开展了“古里小学—张桥小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我校两名青年教师前往古里小学借班上课,与古里小学的语文、英语同行们相互研讨,共同成长。
张圆老师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上课伊始,张老师以游戏为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张老师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方面的教学:葡萄沟盛产水果,水果各种各样;葡萄五光十色;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认识生字朋友、掌握朗读技巧、体悟文章情感、运用句式表达、书写中国汉字,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味课文语言、探究学习语文的方法。跟着新疆特有的音乐,吃着新疆美味的葡萄,学生入情入境,全方位感受到了新疆的美丽富饶,领略到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李梦恒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snack bar(Story time),课文以Mike, Helen和Dad在快餐店点餐为情景,注意教授食物类单词hamburger、sandwich、rice、noodles和饮料类单词 a glass of juice、a glass of milk、a cup of coffee、a cup of tea。本课教学重点是点餐时的常用询问语句What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以及回答I‘d like...和 ..., please. 本节课的设计以four magic boxes为主线,串联各个教学板块。第一个盒子是“something to eat”,通过look and say的活动教授食物类单词;第二个盒子是“something to drink”,通过guess and say 的活动教授饮料类单词;第三个盒子是“something to learn”,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教授story time板块的故事内容,细细解读文本;第四个盒子是“something to order”, 是本课的拓展环节,延续了课文的情景,创设妈妈也来用餐的情景,请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展开想象,模拟服务员和妈妈进行点餐。
评课阶段,在座的老师们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张圆老师教态自然,设计合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同时,六位语文教师也分享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让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课后,古里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和李老师对本课进行了教学研讨,对李老师的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来一些改进的建议。总体来说,李老师执教的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衔接自然,循序渐进,能有效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提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李老师设计的本课,活动形式多样,有look and say, guess and say, listen and tick, watch and answer, think and say, read and act 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talk in pairs和act in groups等小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本课最大的亮点是基于生活实际,扩充了教学文本,延伸了教学情境,使英语学习更具实用性与工具性,学生能将本课所学运用到真实的点餐情境,掌握了一门技能。当然,这节课也还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们指出:在一些活动环节,教师的指令与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有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本课也涉及中外文化,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在听课与评课中,我们感受和陶醉于教学之美,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绚烂的火花。相信,在实践和反思中,我们的课堂会渐渐呈现出最美的姿态。
“一切的结束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本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古里小学和张桥小学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让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提高,增进了两校之间的友谊。
用户登录